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行為療法,這篇文章有簡單提到行為療法的一些基本概念,這篇文章主要是再延伸到家長執行的一些注意事項與指南。
行為療法如何幫助ADHD?
如果你的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有可能醫生你已經和醫生討論過或是已經開了ADHD的藥物。你也可能知道行為療法/行為改變技術,可能會對孩子有幫助。當你試著幫孩子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時,要記住這兩種療法並不是互相排斥的。事實上,其實這兩種療法合在一起運用反而效果更好。而且這兩種療法一起運用的時候,還可以去改善孩子的對立反抗行為、和父母的互動、學校的適應等等。
不管你選擇行為療法的原因是因為你想要試試看非藥物的介入,或是因為孩子太小無法使用藥物,還是害怕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你都可以透過行為療法來讓孩子改善社交、學校學習、過動行為等等。其實有很多的孩子在學齡之前不會被診斷為ADHD,所以如果你懷疑孩子在學齡前有出現過動的情形,你就可以使用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
ADHD行為療法如何培養專注力?
雖然藥物在ADHD的神經傳導上面能夠起作用來調節大腦(ADHD的孩子通常有不規則的腦電波),但行為治療能夠針對某個特定的問題行為,來給予矯正和建立正向的行為,甚至於可以去增加專注力的行為。雖然這執行看起來有點難度,因為畢竟ADHD的孩子在家可能每五分鐘就要給予提醒專注在作業上,如果妄想要矯正各種問題行為,可能是天方夜譚。所以有學者就建議父母"一次專注在一個"要改善的行為上面,一次處理太多目標只會讓孩子更加混亂,而且家長也可能疲於奔命。
為了弄清楚什麼才是首要的目標,或許父母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的孩子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夠成功參與學校、家庭生活?當你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答案就會慢慢浮現出來。"學校會在意孩子有沒有記得帶手帕?還是會在意孩子有沒有專心坐在位置上呢?"在訂定目標和計畫其實沒有很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重點出發:單一的目標、可以量化紀錄的行為、適當的正向回饋。
紀錄行為出現頻率其實是行為療法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孩子目前最需要改變的行為,在還沒進行治療之前先做一段時間的紀錄,可以紀錄出現的次數、頻率、時間等等,主要是用來監測孩子是否有進步。如果你選擇的行為目標過多,像是準時上床睡覺、回家立刻寫作業、自己折衣服等等,你就有可能無法確實紀錄每一個行為出現的頻率。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到的重點是千萬不要給予錯誤的回饋,孩子有可能今天記得準時去洗澡了,但父母卻說“為什麼你還不上床睡覺?”孩子已經很努力完成一個目標了,換來的卻是責怪,孩子只會失去想改變的動力,也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
ADHD有效的行為治療目標
當你決定了要改善的行為目標,例如“不要打斷他人的對話”,你必須要很了解自己的期望。首先,你要先問問自己“孩子是否有能力可以完成這個目標?”例如,孩子一天目前會有10次打斷別人的對話,但是你卻將目標設定在一天不打斷他人對話超過2次,想想這懸殊的數字,孩子是否有可能達到目標呢?相反的,我們必須根據孩子的能力,先設定一個孩子一開始最有可能達到的目標,例如"一天不打斷他人對話超過8次",假如孩子能夠達到,即使出現了7次打斷他人對話,也應該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孩子才會有動力進步。
行為療法不像服用藥物的作用一樣,服用藥物的效果可能每天都可以很穩定,但是進行行為療法的進程會起起伏伏,有可能孩子這個禮拜能夠達標,下個禮拜又失敗了,所以不要對孩子有不適切的過度期望,也不要因為孩子某一周退步了而灰心,只要能夠堅持下去,進步的曲線雖然起起伏伏,但最終的方向還是往上的。
什麼是好的ADHD行為治療計畫?
你可以先問問自己這3個問題
1. 我要幫孩子設定什麼確切的目標? (看書10分鐘、每天自己整理書包)
2. 我要怎麼樣把目標視覺化? (讓孩子能夠自己知道該做些什麼)
3. 什麼樣的事物能夠拿來增強孩子的行為? (獎勵、口頭稱讚)
對於學齡後的孩子,可以將要進行的目標用文字寫下來條列化(學齡前的孩子建議使用圖像化),可以提醒孩子該做些什麼事情,每當完成一個就打勾,也不用讓父母一直在旁邊嘮叨,讓孩子有自我掌控的感覺,會比被動的耳提面命,會更有動力去執行計畫。
如果孩子完成清單上的目標,請記得一定要給予孩子正向的口頭回饋,或是孩子想要的獎勵,獎勵不一定要是花很多錢的物品,也可以是一個陪伴,"陪伴孩子閱讀一本書"、"一起去公園玩",這些都可以當成孩子的增強物。
要注意到一個重點,每當孩子改善一個行為時,我們給予回饋的當下必須告訴孩子是什麼行為得到了獎勵。比如在大人說話的時候,孩子打斷了對話,我們必須跟他說"你現在打斷了我們的對話,可以請你練習等待10分鐘嗎?"給予指令的當下可以不用很生氣,只需要溫柔但堅定的語氣即可,當孩子完成等待的任務之後,我們可以說"我覺得你剛才有等待我們說話很棒!",給予明確的口頭回饋。
另外ADHD的孩子即使在家裡學會了等待,但是他們無法類化到其他的情境當中,有可能在學校還是有無法等待的情況出現,所以行為改變的一致性和轉移就很重要。所以當我們在家裡做一些行為練習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學校老師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或許老師可以一起配合建立行為。例如在家裡我們讓孩子練習在加入一個團體之前要先詢問"請問我可以加入嗎?",也可以請老師在學校讓孩子練習。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圖卡製作的方式,透過視覺的提示,讓孩子清楚知道現在在做什麼,例如我們可以做一個舉手的圖卡,讓孩子帶去學校貼在桌上,可以提醒孩子在發問之前要先舉手。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文字條列化把該做的事情列下來,請學校老師幫忙檢查是否有完成,如果有完成再給予打勾和回饋。
要如何執行你的ADHD行為治療計畫?
其實家長在執行這個計畫很常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沒辦法立即看到成效,然後就會覺得沒有效果而不想繼續執行計畫下去,要記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做的每一個努力其實都在為你想要的未來拚上一塊拼圖,雖然看不到結果,但是慢慢累積總會看到成效的。
所以其實也有專家建議,家長也必須要接受專業指導,可以尋求治療師的協助,提供家長一些計畫的培訓課程,或是和治療師討論計畫內容與反覆確認計畫執行情況。這樣才不會因為沒看到進步而太早放棄,因為其實孩子也會很聰明地跟家長對抗,覺得只要堅持一段時間爸爸媽媽就會放棄,所以比的其實是誰能夠堅持到底。
另外還有一種是參與團體為基礎的家長療法,也就是很多家長一起接受培訓和討論,這樣也有一些好處,家長在執行計畫比較不會有孤獨感,會有一起努力的感覺,另外也可以在團體討論當中聽到不同的,但是很好的想法和計畫,可以實際運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對家長來說也比較沒有壓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並沒有哪一個行為療法可以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調整我們的計畫,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努力,為孩子、也是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