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CBT要怎麼樣去幫助ADHD?
ADHD 是一種慢性、持續的自我調節技能困難,包括執行功能技能困難。這樣的困難會導致拖延、混亂、時間管理不善、情緒失調、衝動和動機不佳。雖然這些問題不包括在ADHD的官方診斷標準中,但它們在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中很常見,這使得他們很難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患有ADHD的人(特別是如果它沒有被診斷出來)會在生活中遇到很頻繁和令人沮喪的挫折,不管是在工作、社交互動或日常生活當中。 由於這些挫折,患有ADHD的人變得容易自我批評和悲觀。導致他們出現負面情緒、認知扭曲和不健康的自我認知。 當情況不好的時候,患有ADHD的人通常認為都是他們的錯,而在許多情況下,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能會給未來帶來同樣的悲觀情緒,想像明天會像今天一樣糟糕。
不正確的信念會影響他們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 他們常常會去扭曲正向的思考, 導致他們對自己會越來越沒有自信。 他們常見的扭曲想法如下:
全有或全無的想法:認為每件事都不是好就是壞,如果做的事情不完美,就等於失敗了。
過度概括:容易將單個負面事件視為每次都是這樣,像是只是一次忘記繳帳單, 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每次都忘記繳帳單。
自我解讀: 明明對方沒有這樣子想, 但總是會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看法都是不好的。
不好的預感: 總是會認為事情會變得很糟糕。
放大和最小化: 會容易誇大自己很小的缺點,但是對於自己的成就卻覺得沒什麼值得稱讚。
事情“應該”照自己想法: 覺得任何事情應該要照著自己的想法進行,如果不是,會導致嚴重的自我批評以及對他人的怨恨情緒。
對自己究責:對於負面事件會去責備自己,淡化他人的責任。
負面濾鏡:對任何事情,只看到消極方面。
負面情緒推理:覺得消極情緒反映了現實,比如覺得工作不順心,意味著“我做得不好,可能會被解僱”。
比較思維:即使別人的標準不切實際,你也會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並感到自卑。
學會識別這些扭曲的想法可以幫助ADHD用現實的想法來代替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