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面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孩子習慣用腳尖走路,搖搖晃晃的感覺很可愛,但常常用腳尖走路還是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像是腳後跟會變比較緊,在做蹲下的動作會有困難。
從感覺統合的角度來看墊腳尖的問題,主要可以從三種感覺統合異常來判斷孩子的狀況。
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的孩子對於一些非預期性的觸覺刺激容易有過度的反應,有時候會有比較激烈的情緒性反應,像是大哭、生氣、攻擊行為等等。
比較常見的一些活動孩子可能會避免參與,像是踩草地、踩沙地,要把孩子放下去的時候往往雙腳都會縮起來,很害怕碰觸到地面的刺激,若是真的放在沙地/草地上,孩子會出現一些焦慮的反應,會不敢移動、想要抱抱等等。
所以觸覺敏感的孩子,有可能腳底板的敏感度較高,會不喜歡各種刺激的接觸,如果孩子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腳底板接觸地面的刺激就會減少,孩子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去逃避觸覺刺激,久而久之就會習慣墊腳尖走路。
前庭覺閾值較高/需求量較高
前庭系統一般來說是負責我們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主要是由內耳和大腦組成,前庭系統會去偵測頭部在環境當中各種不同的前庭覺刺激,進而去調整我們的姿勢來去維持平衡,比如說我們在搭公車的時候,會受到各個不同方向的前庭覺刺激,我們身體搖晃就會有前庭覺輸入,大腦偵測到前庭覺刺激發現身體姿勢傾斜有可能會有跌倒的風險,進而就會去調整我們的姿勢,來去達到平衡的功能。
一般來說前庭覺刺激有分為線性和旋轉的刺激,線性的像是跑步往前的刺激、跳跳繩上下的刺激、彈跳床上下的刺激,旋轉的像是我們坐咖啡杯、前滾翻、側滾翻等等會偵測到的刺激。
前庭覺閾值較高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前庭覺的需求量比較高,閾值的概念可以用水杯來比喻,水杯代表閾值,水代表感覺刺激,閾值比較高代表水杯的容量較大,孩子會想要填滿水杯(閾值),而主動去搜尋一些感覺刺激(水)。
那為什麼閾值比較高有可能會有墊腳尖的問題?可以想像一下若是我們在墊腳尖的時候,身體的搖晃程度就會變大,頭部所偵測到的前庭覺刺激就會變多,所以前庭覺閾值比較高的孩子有可能會有墊腳尖走路的狀況。
本體覺閾值較高/需求量較高
本體覺主要是身體能夠協調做出動作的能力,我們可以在沒有視覺的協助之下,正確做出我們想要做出的動作,像是我們在投籃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眼睛看著我們的雙手,正確做出想要做到的動作。
本體覺主要的接收器分佈在我們的肌肉、關節、肌腱,可以讓我們察覺到肌肉在收縮或是伸展,通常在我們做一些出力的活動時,就會接收到本體覺刺激,像是雙手撐地的動作、用力往上跳的動作都會有本體覺的輸入。
那為什麼閾值比較高有可能會有墊腳尖的問題?可以想像若是我們在墊腳尖走路的時候,重量都會集中在腳尖,這時候腳就會特別的出力,當關節受到擠壓的時候就會有本體覺刺激的輸入,所以本體覺閾值較高的孩子可能會喜歡墊腳尖走路來搜尋本體覺的刺激。
留言列表